历史
褪黑素主要由松果体(glandula pinealis)产生。早在公元二世纪,佩加蒙的盖伦和其他希腊人就提到了这个器官。16 世纪,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尔将松果体描述为灵魂的所在地。褪黑素本身是在 1958 年由一位名叫亚伦-勒纳的皮肤科医生首次发现的,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们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勒纳从牛的松果体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两栖动物的皮肤有很强的漂白作用,他将其命名为褪黑激素。也是勒纳开始研究这种激素对睡眠的影响。在一次自我实验中服用了 100 毫克褪黑素后,勒纳报告说,除了嗜睡之外,他没有任何副作用。20 世纪 60 年代,人们仍然认为光-暗节律对哺乳动物很重要,但对人类并不重要。直到 1981 年,阿尔弗雷德-路易才发现,夜间的强光会抑制人类体内的内源性褪黑激素。这一发现是时间生物学和褪黑激素研究的一个突破。20 世纪 90 年代初,褪黑激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研究显示褪黑激素对不同的身体过程都有影响,如免疫调节、抑制肿瘤生长、捕捉氧自由基以及影响钙依赖性代谢过程。随后,有关褪黑激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多方面影响的研究也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