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专家建议不要在闹钟响后使用贪睡键。然而,由马萨诸塞州布里格姆综合医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做法非常普遍:在记录的睡眠阶段中,超过50%的人是在闹钟响后才打盹的,人们平均打盹的时间为11分钟。研究人员利用睡眠分析应用程序 “睡眠周期 “中的数据,分析了全球 21000 多人的睡眠数据。在研究的 300 万个夜晚中,近 56% 的人按下了贪睡键。约 45% 的研究参与者在 80% 以上的早晨按下了贪睡键。这些按贪睡键的人平均每天多睡 20 分钟。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报告》上。
贪睡功能会打断重要的睡眠阶段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会在早上按下贪睡键,希望能多睡一会儿,但迄今为止,这一普遍现象在睡眠研究中却很少受到关注。在一个全球样本中,我们发现一半以上的睡眠阶段是以打盹闹钟结束的,用户每天早上醒来之前平均要在打盹闹钟之间度过11分钟,”领衔作者、麻省总布里格姆卫生系统创始成员之一、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睡眠与昼夜节律紊乱部的丽贝卡-罗宾斯(Rebecca Robbins)博士说。对打盹的依赖程度因星期而异,一般工作日(周一至周五)使用打盹闹钟的频率较高,而周六和周日上午使用频率最低。睡眠时间在5小时或5小时以下的人使用打盹闹钟的频率较低。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睡眠时间短的人由于工作繁忙而缩短了睡眠时间,因为他们必须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几乎没有时间打盹。经常使用打盹功能的人(即在研究的80%以上的早晨)在打盹周期之间平均花费20分钟。与其他用户组相比,经常使用贪睡功能的人的睡眠习惯也更不规律。在美国、瑞典和德国,打盹功能的使用频率最高,而在日本和澳大利亚,打盹功能的使用频率最低。”罗宾斯说:”不幸的是,贪睡闹钟打乱了一些最重要的睡眠阶段。起床前的几个小时是快速眼动睡眠的黄金时段。按下贪睡键会打断这些重要的睡眠阶段,通常只能在贪睡闹钟之间获得浅睡眠。专家认为,优化睡眠和第二天表现的最佳方法是尽可能晚地设置闹钟,然后坚持在第一个闹钟响起时起床。
贪睡键的积极作用
但并非所有研究人员都赞同这一观点,这对那些喜欢按贪睡键的人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先前的研究发现,打盹并没有负面影响,如果经常使用打盹,实际上可能有助于清醒过程。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打盹的普遍程度,以及这种行为对睡眠、疲劳、情绪和认知能力的影响。他们发现,打盹对皮质醇释放、早晨疲劳、情绪或夜间睡眠质量没有负面影响。
虽然在打盹的半小时里,参与者的睡眠受到了干扰,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睡了不少时间–超过 20 分钟。这意味着他们的总睡眠时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此外,在打盹的条件下,没有人从深度睡眠中醒来,而且打盹者在醒来后立即进行的认知测试中表现略好。同时,打盹对情绪、困倦或唾液中的皮质醇水平没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