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尔化学感官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分离已知肥胖症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在动物模型中发现了一种能控制食物摄入而不会引起恶心的大脑神经元群。这项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神经回路,它们控制着同一种药物的不同效果。所研究的药物是最有效的减肥药物之一,被称为胰高血糖素样肽 1 受体(GLP1R)的长效激动剂,通过体内表达的受体触发神经化学反应。
介导饱腹感和恶心感的神经元作用不同

为了找出答案,莫奈尔研究小组研究了大脑中将进餐后的饱腹感与因恶心而回避食物的回路联系起来的回路。他们发现,后脑中的神经元介导了这些抗肥胖药物的两种作用,而且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还发现,介导饱腹感和恶心感的单个神经元是不同的。
作为未来肥胖症药物靶点的孤束核神经元群
对活体小鼠后脑中的GLP1R神经元进行的双光子成像显示,大多数单个神经元都能对营养性或厌恶性刺激做出反应,但不能同时对两种刺激做出反应。此外,研究还发现,小鼠后脑中一个名为 “后脑区 “的区域内的 GLP1R神经元对厌恶性刺激的反应更强,而另一个区域(即孤束核)内的 GLP1R 神经元对营养性刺激的反应更强。
接下来,研究小组分别操纵了这两组GLP1R神经元,以了解它们对行为的影响。他们发现,激活孤束核的神经元会引起饱腹感,但没有厌恶行为,而激活后膜区的神经元则会引起强烈的厌恶反应。重要的是,即使抑制了厌恶途径,抗肥胖药物也会减少食物摄入量。
这些令人惊讶的 结果表明,孤束核(负责味觉感知的脑区)中的神经元群可能成为未来肥胖症药物的靶点,从而在减少食物摄入量的同时不会让人感到恶心。开发能选择性激活这一神经元群的肥胖症实验药物,既能促进减肥,又能避免厌恶性副作用。事实上,根据作者的研究,在神经回路层面区分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概念理论上可以应用于任何有副作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