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大清早就从床上跳起来,而有些人则喜欢慢悠悠地开始新的一天。科学家说,无论你是微笑着起床还是呻吟着起床,你的体内时钟–即昼夜节律–都会影响你的这种行为,而且影响更大。
活动的时间安排也有影响
这些生物钟不仅调节睡眠-觉醒周期,还调节各种日常生理和新陈代谢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昼夜节律在健康和恢复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NIA)资助、佛罗里达大学健康学院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日常活动的时间和规律性可能与心肺功能和行走能力的改善有关,而这两点正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日常活动时间较早、较有规律的老年人比日常活动时间较晚或较无规律的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更好。
“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和老龄化系主任兼教授卡琳-埃塞尔(Karyn Esser)博士说:”我们早就知道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老龄化,但这项研究表明,活动的时间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控制人体系统日常节律的昼夜节律机制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不过,发表在《运动与锻炼医学与科学》(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并不能证明其中的因果关系,Esser 强调说。她说,虽然研究结果很有希望,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调整活动时间表是否能改善健康状况,以及这些发现是否能应用于年轻人群。
主要发现包括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招募了约 800 名独立的老年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 76 岁。参与者佩戴腕带七天,腕带会持续记录他们的活动。然后,他们接受了心肺运动测试,以全面评估他们的心肺健康状况。
- 较高振幅的活动和休息周期–反映一天中活动阶段的活动量高于休息阶段–与较好的心肺功能和步行表现有关。
- 较早达到每日活动高峰–即一天中最活跃的时间–与心肺功能和步行表现的改善有关。
- 日常活动模式的一致性更高,例如每天在同一时间达到活动高峰,也与更好的结果有关。
未来的健康策略可包括根据个人的内时钟调整活动和治疗计划
活动包括所有日常活动,如散步、园艺、清洁或购物,而不仅仅是锻炼。人体的内部时钟有助于调节生理功能,如激素释放、血压和核心体温,使之与自然的昼夜周期保持一致。时差或轮班工作等造成的节律紊乱会对睡眠、情绪和体能产生负面影响。
埃塞尔强调说,虽然她的研究表明较早进行有规律的活动与更好的健康之间存在联系,但这并不能证明遵守这样的时间表就能改善健康和体能。不过,这些发现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了有趣的可能性,她说。由于昼夜节律因人而异,未来的健康策略可能包括根据个人的内部时钟调整活动和治疗计划。
“埃塞尔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型’(chronotype)–一种在早晨或傍晚更警觉的生理倾向–这些差异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我们正在迈向这样一个未来:理解和尊重我们的个人节律有助于改善医疗保健和日常生活。科学家们用一个简单的速记法来描述一个人是早起的人还是晚睡的人。早起的人是 “百灵鸟”,因这种鸟经常在黎明时鸣叫而得名。晚起的人是 “猫头鹰”,当然,这是以一种夜间狩猎、白天睡觉的鸟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