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能消除不良情绪吗?一项新的研究进一步证明,进餐时间可以影响心理健康,包括抑郁和焦虑导致的情绪波动程度。
摄入食物的时间可能是减少情绪波动的关键
布里格姆妇女医院是麻省总布里格姆医疗系统的创始成员之一,该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模拟夜间工作的研究,然后考察了白天和晚上进餐与只在白天进餐相比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小组发现,白天和晚上进餐组的参与者抑郁情绪增加了 26%,焦虑情绪增加了 16%。而只在白天进餐的小组中的参与者则没有出现这种增加,这表明进餐时间可能会影响情绪波动的 易感性。
“共同作者、布里格姆大学睡眠与昼夜节律紊乱分部医学时间生物学项目主任弗兰克-A-J-L-谢尔(Frank A. J. L. Scheer)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证据,说明食物摄入时间是一种新策略,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昼夜节律失调者(如轮班工人、时差患者或昼夜节律紊乱患者)的情绪波动。”未来需要对倒班工人和临床人群进行研究,以明确确定改变进餐时间是否能防止他们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在此之前,我们的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因素’:摄入食物的时间对我们的情绪很重要。”
在工业化社会中,轮班工人占劳动人口的20%之多,他们直接负责许多医院服务、工厂工作和其他基本服务。轮班工人的大脑中枢昼夜节律时钟与他们的日常行为(如睡眠/觉醒和空腹/进食周期)之间经常出现错位。重要的是,他们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也要高出 25% 到 40%。”共同作者、医学博士莎拉-切拉帕(Sarah L. Chellappa)说:”轮班工作者以及患有昼夜节律紊乱(包括时差)的人可能会从我们关于进餐时间的干预措施中获益。”我们的发现为一种新的睡眠/昼夜节律策略打开了大门,这种策略也能使精神疾病患者受益。我们的研究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优化睡眠和昼夜节律的策略可能有助于心理健康”。
晚间进食导致参与者抑郁和焦虑程度增加
为了开展这项研究,Scheer、Chellappa及其同事招募了19名参与者(12男7女)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参与者在昏暗的灯光下连续四天接受28小时的 “强迫不同步日”,这样到了第四个 “日”,他们的行为周期就会偏移12个小时,从而模拟夜间工作并导致昼夜节律失调。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两组不同用餐时间的小组中的一组:昼夜用餐对照组,以 28 小时为一个周期用餐(导致夜间和白天都用餐,这是夜班工作者的典型情况);昼夜用餐干预组,以 24 小时为一个周期用餐(导致只在白天用餐)。
研究小组每小时评估一次抑郁和焦虑情绪的程度。研究小组发现,进餐时间对参与者的情绪有很大影响。在模拟夜班期间(第 4 天),与基线(第 1 天)相比,日间和夜间用餐对照组的参与者抑郁和焦虑情绪都有所增加。相比之下,在模拟夜班期间,日间用餐干预组的情绪没有变化。昼夜节律失调程度较高的参与者表现出更强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切拉帕说:”进餐时间正在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营养方面。”然而,进餐时间对心理健康的因果作用仍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