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病。
在欧洲,有 1 000 多万人患有心功能不全。
由于种种原因,心脏无法再产生足够高的心输出量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并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心肌泵血能力下降(收缩性心力衰竭),也可能是心肌放松能力受到干扰(舒张性心力衰竭)。
然而,据说一种新型药物有望缓解与睡眠呼吸暂停和寿命缩短有关的心力衰竭。
据说新药对心力衰竭和睡眠呼吸暂停有效
奥克兰大学的 Waipapa Taumata Rau 在动物模型中对这种名为 AF-130 的药物进行了测试,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药物能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但同样重要的是,它能预防睡眠呼吸暂停,而睡眠呼吸暂停会缩短人的寿命。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睡眠时会停止呼吸。
患者的气道非常狭窄,呼吸不仅明显变得困难,而且完全停止。
这种新药不仅对心力衰竭有益,还能缓解呼吸暂停,而目前除了耐受性差的 CPAP(一种呼吸设备)外,还没有其他药物可以缓解呼吸暂停。
当一个人心脏病发作并随后出现心力衰竭时,大脑的反应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即 “要么战斗,要么逃跑 “的反应,以刺激心脏泵血。
然而,即使在不再需要的时候,大脑仍会保持这种神经系统的激活,这与由此导致的睡眠呼吸暂停一起,造成了患者预期寿命的缩短。
大多数患者在被诊断出患有心力衰竭后的五年内死亡。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项研究发现了第一种能抑制从大脑到心脏的神经活动的药物,从而逆转心衰患者心脏的逐渐衰竭。
大脑中向心脏发送神经冲动的部分也控制着呼吸,因此这种药物具有双重作用,既能减少 “要么战斗要么逃跑 “的反应,又能刺激呼吸以阻止睡眠呼吸暂停。
这些成果确实有可能改善心脏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延长他们的寿命。
科学家们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另一个令人兴奋的因素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很快就会批准这种药物,尽管是针对不同的健康问题,这为未来一两年在人们身上开展研究铺平了道路。
睡眠习惯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充足的 睡眠对心脏也有重要作用。
事实上,研究表明,睡眠问题会导致心脏病的发生,但健康的睡眠习惯与较低的心力衰竭风险有关。
这项观察性研究探讨了健康睡眠模式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研究数据来自 408,802 名英国生物库参与者,他们入选时的年龄在 37 岁至 73 岁之间(2006-2010 年)。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记录截至2019年4月1日。
研究人员在中位 10 年的随访期间记录了 5221 例心衰病例。
研究人员分析了睡眠质量以及一般睡眠模式。
睡眠质量测量包括睡眠时间、失眠和打鼾,以及其他与睡眠相关的特征,如:参与者是早起还是夜猫子,白天是否疲倦(可能不经意间打盹或白天睡着)。
心力衰竭风险降低 42
研究人员根据对这五种睡眠模式的评估得出了健康睡眠评分。
睡眠行为通过触摸屏问卷进行记录。睡眠时间被分为三组:短时,即每天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每天睡眠时间为7至8小时;每天睡眠时间为9小时或以上。
在考虑了糖尿病、高血压、药物使用、基因变异和其他协变量后,与睡眠模式不健康的成年人相比,睡眠模式最健康的成年人(早起、每天睡7-8小时、不经常失眠、打鼾或白天过度嗜睡)患心力衰竭的风险降低了42%。
他们还发现,早起的人患心力衰竭的风险比每天睡 7-8 小时的人低 8%,每天睡 7-8 小时的人低 12%,不经常失眠的人低 17%,白天不嗜睡的人低 34%。
研究结果表明,睡眠和心脏病是相关联的,并强调了改善整体睡眠模式对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性。